两会评论 | 电子病历全国统一关键在数据共享

梁嘉琳/文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教授许可慰发起提案,呼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该提案已经得到19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

中国目前的电子病历系统基本上是以医院为单位独立规划和建设的,彼此数据不共享带来几个问题:

一是浪费医疗资源。各家医院重复建设、运维成本高,但医院间、区域间共享互认难度大,严重影响“智慧医院”的投入产出比。

二是增加患者负担。由于电子病历不互认,群众到不同医院就诊时,资料需自带或重录,甚至重复检查检验,不仅增加了群众就医负担,更阻碍“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模式落地。

三是制约医学进步。开展本土化的临床研究依赖于高质量的患者数据,但各自为战的电子病历系统制约了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不仅影响日常科研协作,还影响公共卫生应急攻关。

不要低估信息孤岛的严重后果——这是横亘在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路上的一堵高墙。长期以来,公立医疗体系依然是我国健康服务体系的主体,这一领域的数据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运用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开展创新药品或医疗器械的研发,推动公立医院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等。

国家卫健委已看到上述问题并采取行动,在答复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议案时表示,正在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笔者认为,要想破解数据共享难题,从本质上讲,不是要新建一个国家级的信息系统,就算将来建成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如果跟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无法实现互通,依然只是“空架子”。

然而,无论是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还是各省市统一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在推动信息和数据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都面临诸多阻力:

一是合规阻力。医疗机构长期经营管理不善,对监管部门和社会存在“两本账”“三本账”,未来数据一互通就会露出马脚,因为全量、动态的电子病历数据可以印证医院其他报表的漏洞。其后果是,轻则管理成本大幅上升,重则遭到问责。

二是专利阻力。有的大型三甲医院认为,写在电子病历里面的诊断治疗意见凝结着大科室、大专家几十年的心血,随着大批量的电子病历跨医院共享,可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将严重影响本医院在全国的专科竞争力。

三是经营阻力。一方面,有的医院习惯于靠“大处方”“大输液”“大检查”等过度医疗创收,未来一旦要认可其他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就会砍掉医院一大块收入,给新冠疫情后严峻的经营压力雪上加霜。

针对这几个阻力,建议国家卫健委要持续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合规管理水平,根除医疗机构因“几本账”而阻碍医疗数据共享的动机。另外,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建议国家卫健委会同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指引,在保障个体患者对自有病历“携带权”的大前提下,对大样本病历对应的诊疗技术适用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消除医疗专家对于共享病历带来数据泄漏的后顾之忧。

另外,国家医保局已通过连续七轮国家组织带量集采挤出医药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水分”,扭转医疗机构实施过度检查的动力机制,促使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建议国家、省际、省际带量集采持续扩围到诊断试剂领域,倒逼广大医疗机构只能聚焦于钻研医术,以质取胜,而不是为担心利润外流而阻挠医疗数据共享。

(作者为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行业资讯

我们是专业的云计算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