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互联网 实现群众家门口就医



   一边是百万人口的大区,其中70%的是农业人口;


      一边是远在秦巴山区,需要三四个小时路程看病难的群众。


如何在现有医疗资源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尤其是基层贫困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汉滨区委、区政府让互联网真正发挥作用。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
汉滨区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
激活广布于基层乡村的信息末梢
 为每一个乡村社区接通医疗健康服务端
无障碍回收患者的基础查体信息
上传至智慧中枢平台指挥中心
在线专家完成临床诊断报告
回传给每一个
健康哨位上的村医并完成治疗

让优质医疗资源
搭乘信息快车上传下达
也让基层患者
在家中实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医疗服务里程和服务半径不断延伸


茨沟镇景家社区村民曹英武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便捷。


  一天早上他感觉“胸疼得很”,随机拨打了村医陈守军的电话。赶到曹英武家,陈守军用便携式心电机为他做了检查,不到5分钟,通过信息平台上传的检查初始资料,经汉滨区第一医院心内科专家周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实,周嵘不在医院。出差外地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部“汉滨区互联网+医疗健康”专用手机完成诊断并处方。


  一切信息都奔跑在“网”路上。随着就医时间的缩短,不单单让患者获得高质量救治的可能性,而且也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中。







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医患之间“零距离”、健康扶贫“全天候”的同时,也让“在家检查、在村看病、在镇康复、在区治疗”的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化平台的延伸,服务里程和服务半径也跟着延伸。







老百姓生病了要看病,这是一件普通不过的事情,但是,探索智慧医疗建设,对于汉滨区并非易事,区域大、人口多、经济弱、基础差就像几座大山压在头顶,把资源、资金集中用于一个项目上,体现了区委、区政府解决农村群众,特别是边远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健康扶贫工作的决心。


  “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将区属3家二级医院、3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52家村级卫生室连接起来,打造以汉滨区第一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







在汉滨区第一医院心电诊断中心看到,电脑上不断有提示音响起,预示着新的心电图被传输到这里。“从早晨5点多就不断有乡镇卫生院发来心电图,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多例。”心电中心医生告诉记者,项目开始实施,心电诊断中心就安排了3名医生24小时三班倒值班,“确保每张图在5分钟之内完成,减少患者跑路时间。”







这种互通便捷是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上的,汉滨区第一医院配置了全实验室检验设备。同时基层也必须要有数字化的设备,否则无法实施远程医疗服务。为保障设备需求,区上给村级配置了心电、电脑、视频音频和手机等设备,给镇级配置了DR(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打造一个以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为了防止老百姓因病致贫返贫,2019年5月,区委、区政府决定由区卫健局主导,汉滨区第一医院组织实施,构建区级医疗数据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双向转诊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


  依托信息化平台,将区、镇、村三级互联互通。提供精准服务,400台心电图机分发到352个村卫生室,487名医生配备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专用手机,这些都加快了与死神赛跑的速度。







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与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对接、与辖区内合疗系统及各医疗服务机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对辖区医疗机构实现资源纵向整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


  项目按照“1+1+1”模式建设,即1个基于互联网+的互联共享平台,1套基于强基层的医疗设备,1系列基于本地化的系统应用。







    1个基于互联网+的互联共享平台将区、乡、村医疗机构对接,将各个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数据进行集成,形成区域内信息共享、检验互通、结果互认的平台。


    1套基于强基层的医疗设备包括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超声、远程检验等医疗业务所需的设施,以及互联网和移动设备。


     1系列基于本地化的系统应用包括:远程门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影像诊断系统、远程超声诊断系统、远程心电诊断系统、远程查房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区域检验系统、医生服务系统、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系统、临床决策系统、处方共享系统、患者服务系统、区域医疗数据监管系统和健康扶贫数据监管系统,共17项系统应用。‍







汉滨区卫健局负责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基层百姓健康服务的“110工程”。只要群众一个电话,整个系统迅速启动包括检查、诊断、治疗在内的全流程医疗服务。







既为人口大区,亦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汉滨区,从健康扶贫这个大课题入手,深刻介入到“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些不可回避的社会治理难点、热点和焦点,努力实现山区群众有病“医得起、医得好”。







智慧医疗平台发力基层


在茨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给患者做了DR检查后,值班医生查看影像信息,编写申请报告,电子胶片通过互联网无损传送至区第一医院影像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值班医生接到信息,根据检查结果编写诊断报告,再传回卫生院打印并交给患者。







如果遇到疑难,镇卫生院医生可以发起视频问诊,区一院值班医生接收后选择接诊。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在视频问诊中,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填写处方笺,签方并发回。下级医生接到处方和诊断意见后,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通过这个流程,远程医疗服务减少了群众交通费用,另一方面让群众用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享受到城市二级医院的诊疗服务。通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的有机融合,区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高效协同,有效减少重复医疗和过度医疗现象,进一步减少群众医疗费用,从各个方面有效地降低医保费用支出。







这个系统在脱贫攻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贫困人口的医疗诊断和健康扶贫监测、决策、考核等软件模块,对区域内医疗健康数据进行监控,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从而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尽量减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推动医疗、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推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护理服务链条整合,促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上述措施能够顺利实现,得益于牢固的“根基”。


  汉滨区委、区政府筹集1500万元启动项目。同时,在区一院成立汉滨区区域(智慧)医疗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运行维护,在全区控制编制人数的情况下,为中心增加22名编制,并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资金、措施和制度为这个项目实现了保驾护航。







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汉滨区第一医院、第三医院、中医院,3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项目所有涉及医疗机构的卫生专网升级。包括远程会议、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14个系统上线运行;在汉滨区第一医院完成了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超声中心和双向转诊5个中心的建设,区一院医共体单位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应用正式启动;已组织大型培训6次,各卫生院集中培训35次,共培训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智慧医疗平台已覆盖汉滨区近80万人口、家庭签约83640户、完成远程心电64881例、远程影像3477例、远程超声41例、远程会诊307例、远程门诊608例、双向转诊1145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



End

来源|汉滨融媒

编辑|黄梦婷

图文校对|田鑫

责编|陈善刚

审核|李增安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汉滨扶贫”微信公众号是由汉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主办的信息平台,是反映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交流扶贫经验、展示脱贫攻坚成效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力度,拓展脱贫攻坚互动和舆论引导新渠道,展示脱贫攻坚新成果、新成效,汉滨扶贫热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稿件要求图文并茂,体裁素材不限。

投稿邮箱:2584352271@qq.com

电    话:3221132

行业资讯

我们是专业的云计算数据平台